2020年年底,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课题组在吉林、内蒙古、北京、浙江、上海、河南、湖南等地,分别选取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的高中、初中和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在全国17984名受访中小学生中,超过六成的学生拥有个人专属的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电子产品。(4月26日 《中国青年报》)
“专属的移动电子产品”即是可以被学生独立使用,难以被家长控制的移动电子产品。可以说,与成年人一样,专属的移动电子产品已成为学生手足的延伸。除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学生沉迷短视频、电子游戏等不规范电子产品使用问题,专属移动电子产品所带来的恐怕还有“攀比”和“内卷”现象。
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省会、直辖市地区学生拥有电子移动设备的比例为74.4%;地级市的比例为61.9%;县级市的比例为60.2%;乡镇的比例为54%。学生的在校生活并不单纯,几年前被媒体报道的学生攀比鞋子问题,曾一度引发舆论关注。事实上,学生攀比并不少见。十数年前,“学生党”以有专属的磁带机为荣,到后来追求有MP3、有MP4,有个人电脑。现如今,当拥有专属移动电子产品的学生成为大多数人,试问另一部分成为少数的学生又会怎么要求自己的家长呢?
诚然,拥有专属移动电子产品,并不代表学生家庭十分优越。可手机、平板、电脑毕竟能提供十分丰富的学习、娱乐、社交体验。学生群体中,生活娱乐方式差异化明显,难免会在他们心中留下鸿沟。相互攀比势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而信息摄取手段的差异,也会导致见识上的差距,“内卷问题”由此体现。
当下,在线教育兴起,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比以往更高。无论是出于学习目的,还是娱乐目的,学生群体恐怕更期待拥有专属的移动电子产品。我们不仅仅需要关注他们平时如何使用手机,还需要思考他们如何看待手机使用价值。加强思想上的引导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移动电子产品是“药”还是“毒”,不同的家长、老师、旁观者有不同看法。然而,最需要关注的仍是学生自己的看法。通过全面深入科学地针对性教育,化解专属移动电子产品衍生的差异感,必须提上教育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