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网 - 电子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分析 | 行业预测 | 市场行情 | 电子新品 | 设计技术 | 展会信息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国际新闻 > 最新公布:全国八成法院电子化送达!
9.biz | 商业搜索

最新公布:全国八成法院电子化送达!

信息来源:ioocoo.com   时间: 2019-08-30  浏览次数:38

中国长安网北京3月1日电(记者 赵利丽)今日,《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在京发布。蓝皮书总结,2018年智慧法院由初步形成向全面建设迈进,信息时代审判运行新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最新公布:全国八成法院电子化送达!

法院审判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该法治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撰写,对2018年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辅助审判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第三方评估。

此次调研评估对象是全国3510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并且在省级人民法院层面予以综合统计,包括31家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共计32家,将辖区各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的信息化情况都纳入该地区人民法院的信息化评估。

法治蓝皮书认为,2018年以来,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的主体框架已经确立,智慧法院的全业务网上办理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全流程依法公开基本实现,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方向已经明确并展现广阔前景,先进信息技术推动法院审判执行方式发生了全局性变革,有力促进了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法治蓝皮书总结,2018年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审判辅助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全国法院的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国受评估法院中2824家支持案卷同步生成,实现率达80.46%。

其次,日益缓解事务性工作压力。电子化送达模式已经在全国铺开,全国已经有2951家法院开展了电子化送达,占全部评估对象的84.07%,同比提高8.66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天津、湖南、河南、吉林、新疆等地法院已经普遍开通了邮件、短信、传真、网站等电子送达方式,支持可送达的文书种类包括起诉书副本、受理通知书、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等。

再次,审判辅助功能不断完善。评估显示,越来越多的法院具备了查询和推送关联案件、推送法规条文及类案信息、辅助生成司法文书、裁判结果预测与量刑参考以及智能庭审的功能。

最后,移动办案方兴未艾。2018年,法院的移动办公办案步入全面实践阶段,法官利用移动微法院、手机App等移动终端使得办案、合议、开庭都不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巡回审判等得以实现,减轻法官奔波之苦,同时也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信息化助力“基本解决执行难”

法治蓝皮书总结,2018年,全国法院在“基本解决执行难”过程中,高度重视信息化手段,在提高财产查控和处置效率、规范执行行为、提升执行透明度和强制力方面卓有成效。

2018年,全国法院普遍将执行案件纳入办案系统,避免执行案件体外循环;财产网络查控系统得以不断完善和优化;财产变现难借助信息化得以有效缓解;联合惩戒机制依托征信平台得以落地;网络新媒体放大了执行公开与宣传效果;移动终端应用开发实现了“掌上执行”“指尖执行”。

法治蓝皮书总结,智慧法院建设不断优化法院诉讼服务,2018年全国四级法院信息化平台实现全覆盖,司法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化,法院远程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8年,全国95.22%的法院建成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诉讼服务大厅,为当事人提供全方位的诉讼服务;82.67%的法院开通诉讼服务网,能够为当事人、律师提供网上预约立案、案件查询、卷宗查阅、电子送达、诉讼指南等服务;77.64%的法院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以电话接入、语音和短信等方式,为公众参与诉讼活动提供最为便捷的服务。

法治蓝皮书特别提到,失信惩戒系统作用继续凸显,互联网放大执行公开效果。“一些地方通过向执行联动成员单位开放、共享法院执行案件信息,共建失信惩戒合作机制,变个案联动机制为对所有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批量联动。”

今后法院信息化建设怎么搞?蓝皮书提出七建议

“虽然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但也面临不可忽视的新问题。重建设轻应用、重技术轻效果、重系统轻协调、重整体轻细节、重便捷轻安全、重设施轻人才、重速度轻论证等问题制约了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深入发展。”蓝皮书中说。

法治蓝皮书同时认为,智慧诉讼服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集中体现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不全面、不协调、不均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知情全面性、沟通距离感、互动即时性的司法需求。“近年来各地法院在智慧诉讼服务方面都取得了各具特色的成就,但整体上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仍然严重,智慧诉讼服务在直接服务基层群众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法治蓝皮书对今后的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七条建议:

一是应明确定位,以审执业务为中心,以能否有效服务法官和充分维护当事人利益作为新项目是否上马的判断依据;二是从制度、人员培训、理顺技术与业务关系方面入手,突破司法公开效果瓶颈;三是继续改进现有系统,构建国家层面的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平台,助力长效深入解决执行难;四是整合现有各系统,打通壁垒,校验数据,提升数据准确性与联通性;五是建立起适应当前大数据背景的人民法院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机制,以保障更大效能的大数据功能以及实现更加安全的网络信息控制;六是多方面入手,培育并重用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七是研究实践与技术良性互动,法院信息化的建设者、实际应用者以及跟踪监测其效果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共同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理论与实践迈向更高层次。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电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